3月3日是第二十四個全國“愛耳日”,今年的主題是“科學愛耳護耳,實現(xiàn)主動健康”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我國7歲以下聾兒大約有80萬,并且每年還在以3萬人的速度遞增。為了降低耳聾發(fā)生率,控制聾兒數(shù)量的增長,預防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。
孕前預防
1.禁止近親結(jié)婚;
2.曾生育過耳聾患者的夫婦,需進行全面的耳聾基因診斷檢測,避免再次生育聾兒;
3.孕前夫婦需進行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,明確生育聾兒的風險,進行生育指導。
孕期預防
懷孕12周以內(nèi),是聽覺器官發(fā)育的關鍵期
母體一般不要接受預防注射;
腹部應盡量避免接觸X射線;
預防母體感染傳染病毒性感冒、腮腺炎、腦炎等疾??;
用藥時禁用耳毒性藥物。(鏈霉素、慶大霉素、卡那霉素、水楊酸制劑、奎寧、抗腫瘤藥物等)
盡量少去噪音比較大的地方;
音樂胎教時傳聲器最好離肚皮2厘米左右,不要直接放在肚皮上;音頻應該保持在2000赫茲以下,噪聲不要超過85分貝。
新生兒預防
普通病房出生的新生兒,2-3 天時接受耳聲發(fā)射初篩,未通過者于42天進行雙耳復篩,仍未通過者在3月齡內(nèi)轉(zhuǎn)診至指定的聽力診斷中心進行聽力診斷。
重癥監(jiān)護病房住院的新生兒,出院前進行耳聲發(fā)射及自動聽性腦干反應篩查,未通過者直接轉(zhuǎn)診。
嬰幼兒期和學齡前期孩子要防感染
嬰幼兒期和學齡前期孩子發(fā)生麻疹、風疹、腦炎、腦膜炎、猩紅熱、腮腺炎等感染性疾病的幾率比較高,而且容易出現(xiàn)高熱。由此原因而使用藥物包括耳毒性藥物的機會也多。這些都是可能導致耳聾的潛在因素。加強體育鍛煉,提高身體素質(zhì),預防傳染病的發(fā)生是預防耳聾的根本措施。
嬰幼兒期和學齡前期也是小兒滲出性中耳炎和化膿性中耳炎的高發(fā)期。這兩種耳聾雖不會導致永久性聽力障礙,但可影響小兒語言功能的發(fā)育。
在喂奶和喂水時防止反嗆,游泳時避免嗆水;
禁止自己挖耳,及時治療鼻炎、鼻竇炎和腺樣體肥大等疾病
上學的孩子要防受傷
1.孩子之間相互打鬧有時會傷及頭部或耳部,嚴重時會導致聽力損傷。不要對孩子的頭部和耳部使用暴力。
2.不要或盡量少去高噪聲的歌廳和舞廳。
3.青少年盡量減少使用耳機。
審稿專家:山西省人民醫(yī)院耳鼻喉科主任、教授 李同麗